每当谈到涉猎面广阔的大公司,人们总喜欢拿他们的核心业务指代他们。比如,“阿里就是开网店的”、“腾讯就是个做游戏的”、“百度就是个搜索引擎”,是人们对“BAT”三巨头的固有印象。那美团呢?多数人眼中的美团只是一家外卖公司,和BAT相去甚远。的确,无论是电商还是搜索,多多少少都有些科技感,但外卖实在过于接地气,想象空间难免少了许多。然而,他们没想到的是,现在的美团早已取代百度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了。按今天美团1.56万亿港元的市值计算,它相当于5个百度,1.5个京东,已然是庞然大物。而且,按照年内股价最低72.7港元计算,美团点评股价至今已涨超3倍,达到每股245港元,体现出资本市场的无比看好。8月22日,美团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。报告显示,美团点评二季度总营收247亿元,同比增长8.9%,净利润22.1亿元,同比大增95.5%。要知道,受疫情影响,原本市场预期美团将亏损5.83亿元,最好的情况也就是盈亏平衡,没想到美团逆流而上,十分出人意料。同时,美团的活跃用户也在急速增长。报告显示,本季度美团平台年度交易用户数同比增加8.2%至4.6亿,相当于每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用过美团。一个送外卖的,股价翻两倍,利润翻一倍,用户也越来越多,到底凭的是什么?在互联网领域,凡是能做大做强的公司,往往都切实解决了人们的需求。比如阿里巴巴解决了人们网购的需求,腾讯解决了人们社交的需求。而美团,则是解决了人们吃饭的需求。吃饭这个需求,往大了说是四大刚需之一,不吃不行,往小了说可以随便凑合,一碗泡面就是一顿饭。的确,在没有外卖行业之前,人们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,因此总有人觉得这是个“多余”的行业。但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,外卖行业其实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。如果把自己做自己吃比喻为自给自足的“农业文明”,那么吃外卖就是流水线式的“工业文明”。一个人在家做饭,前前后后加起来平均要花一个小时,除了厨艺以外,这对个人来说几乎是没有提升的。但如果把这一个小时用在读书、健身等自我提升的事情上,性价比就会高很多。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,总有人愿意花钱买时间,外卖行业的价值,就是强化了社会分工,为个人省去了不必要的时间,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社会效益。此外,这场疫情让不少商家意识到了线上渠道的重要性。以前线下生意红火的店,根本不需要美团这种外卖平台,但疫情一来,客流量断崖式下跌,就只剩美团这跟救命稻草了。对于他们来说,美团更像是一道保险措施,一个“Plan B”。但对于一些本身客流捉襟见肘的店家来说,美团就是他们的全部。我们知道,阿里厉害的地方在于让店家们省去了地租成本,只需要一个仓库就能卖东西。美团也是同样的道理,理论上来说,只要有厨房就能做外卖,经营成本大大减小。这就是为什么美团抽成率高达20%还是能屹立不倒的原因。另外,美团还有一项经常被人忽略的功劳: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。送外卖已经是门槛相当低的职业了,只要四肢健全,能看懂地图,有一辆电动车和一台智能手机就能干,不存在任何学历歧视,几天就能上手,工资也不算低。甚至,即使四肢不健全也照样能干。前几天新闻报道了一个叫李栋的小伙,双腿截肢,装着假肢送外卖,效率一点不比同行差,还获得了象征好评的“袋鼠耳朵”。能让这些社会底层的群众自食其力,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,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。以前解决这个问题要靠社保局,要靠残联,现在几个企业就解决了,这难道不是大功一件吗?所以,不要小看“送外卖的”,它之所以被看好,是因为同时解决了三方的需求,而且短时间内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。当然,如果要说美团是全靠外卖做起来的,就有失偏颇了。财务报告显示,美团第二季度到店、酒店及旅游业务营收45.4亿元。虽然占比不高,但要知道这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的业务之一,放在往年,这块儿才是美团主要的利润来源。比如在去年,美团到店、酒旅业务收入222.75亿元,毛利率高达197.46亿元,远大于外卖的102.33亿元。而且,美团的酒旅业务GMV已经很接近业界的翘楚携程了,只是携程侧重于高星酒店,美团侧重于低星酒店,两者以往正面交锋不多。但随着地盘的扩张,势必引发一场恶战。不管输赢如何,这都是美团野心的体现,不止是“吃”,“住”和“行”这两大刚需,也在美团的目标范围内。除此之外,这两年美团还推出了美团打车、美团单车(收购摩拜单车)、美团买菜、美团充电宝等诸多业务,涵盖生活各个方面,简直是要填满你的生活。由此可见,美团的目标,是做成携程+滴滴+盒马+街电的集合体,甚至前阵子还“拒绝”了支付宝,开始试水支付业务,好像没有什么是它做不了的。美团创始人王兴提到过这么做是为了不设边界,其实在我看来更像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而每一枚鸡蛋,都有可能孵化出下金蛋的老母鸡。所以,永远不要小看美团,外卖只是它孵出来的第一只母鸡,它的身上还有无限可能。